《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Betway必威 时间:2015-09-08 点击数: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课程代码】 011010171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学时】 2学时/周

【总 学 时】 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6学时,课外实践32学时

【学 分】 2学分

【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专业

【开课学期】 第1、2学期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课程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个大的方面,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责任、感恩、环保和法制等。

本课程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启发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道德修养,从而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课程的讲授对于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以及学院学风的改善将起到一定作用,为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大学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 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者尤为突出。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更多的课外实践环节,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1、 讲授教学法:绪论部分;第一单元责任,包括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人生观的基本知识;第二单元感恩,包括回报“亲恩”、回报“师恩”、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第三单元环保,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前全球环保问题的现状;第四单元法律,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状等。

2、讨论教学法:职业规划;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在个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学校及周围环境中常见的环保问题;如何形成良好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等。

3、案例教学法:观看《感动中国》等影片,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组织学生阅读《孝经》、于丹的《论语感悟》、观看《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听“大学生违法犯罪专题”讲座、观看实景模拟录像“有法在身边——校园生活中的法律”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4、实践教学法:演讲比赛;感恩班会、我与同学手拉手实践活动;温馨宿舍环保创意比赛;辩论赛、参加法律宣传、咨询、法庭旁听等实践活动。

教学手段: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和课外实践的方式进行,其中课堂讲授部分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助以板书,课外实践部分多采用多媒体、影响资料、文献资料、举办各种活动等教学手段。

(五)学时分配表

章节

学 时 分 配

讲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讨论课

其他

合计

专题一

4

8

12

专题二

4

8

12

专题三

4

8

12

专题四

4

8

12

合计

16

32

48

二、具体教学内容

序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序论”是本门课程的总纲,通过“序论”部分的学习,将使同学对即将学习的这门课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期激发同学对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视及兴趣,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同学们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在各方面适应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教学内容

一、通过讲述,使同学们尽快完成自己由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使他们能够在思想上、生活和行为方式上以及学习方法上适应大学生活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完成自我设计,确立人生目标,为今后踏入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三、介绍本门课程课改的主导思想,使同学们对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思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明确自己在过程性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同学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把握课程进度,完成教学计划。

辅助教学环节(习题、作业)

作业:(不少于1000字)

1、我眼中的大学和大学生活(P1—P11)

第一单元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单元主要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中1—3章的内容,从理想、爱国、人生价值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在新的条件下的社会责任以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能在实践之中勇于去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要求

结合本次教改的方向和本课程的特点,本单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自觉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并从中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

2、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明确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实际内容以及与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

3、了解人生观的基本知识, 正确把握人生价值的评价和实现条件。在协调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理解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4、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在实践之中体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大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同学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身社会责任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正确把握人生价值的评价,理解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一、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

当代的社会基本形势及社会责任的含义。

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理想与现实。

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是大学生社会责任的体现。

二、爱国与社会责任

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内涵。

爱国是当代青年现实的义务和责任。

当代青年爱国主义与理性爱国。

三、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当代青年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读书与治学、个人素质与民族素质、人生价值与社会责任。

四、职业规划与人生价值

树立与实现自我价值相符的职业规划。

职业道德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证。

为实现职业规划做好知识和行为上的准备。

实践教学:

一、观看音像资料

由授课教师或同学推荐相关的音像资料,旨在使学生了解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并有所思考。在当前形势下,青年应如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阅后组织同学讨论并做好记录。

备选影片待定

二、读书活动

以励志、责任、奉献为方向,由学生自愿选择一本书,阅读后写出读后感想并在班内交流。(手写 字数不少于1000字)

三、演讲比赛

1、由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确定演讲题目,每个学生都要上交一篇演讲稿并择优完成以班级为单位的演讲比赛。

2、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年级比赛。(时间另行安排)对获奖选手给予奖励。

辅助教学环节(习题、作业)

作业:(任选一题,不少于1000字)

1、当前形势下,如何以及怎样弘扬爱国主义?(P40-P62)

2、人为什么而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P63-P78)

第二单元 学会感恩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单元是对第一单元《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的展开,主要针对大学生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展开教与学的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与父母、老师和他人的关系。懂得感恩,懂得关爱。使学生达到从思想和行为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亲人、家庭、师友、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要求:

1、了解个人与父母的关系状态,正确处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2、熟悉中国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当代社会要求的志愿者精神。

3、掌握与父母、老师及其他人沟通的技巧。

4、通过志愿者活动、征文、影片及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达到本课程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真正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对感恩内容的讲解和感恩实践环节的组织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一、回报“亲恩”

1、为什么要感亲恩?正确认识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了解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孝悌”观念的形成及其积极意义。

2、引导学生回忆父母、亲人的养育之恩。

3、如何回报“亲恩”。

二、回报“师恩”

结合当前社会上对大学师生关系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并处理师生关系。

1、“师恩”的含义

2、在大学生活中如何处理与老师的关系

3、如何回报“师恩”

三、回报他人

结合当代大学生校园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与同学、同伴、朋友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1、同伴关系在个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

2、大学生活中如何处理与同伴的各种关系

3、作为现代青年,如何回报他人

四、回报社会

1、为什么要回报社会?

2、志愿者是大学生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可行方法

实践教学:

一、影片的观赏及评论

时间安排:2小时观赏,2小时评论

活动设想:通过涉及亲恩、师恩、奉献社会等内容影片的观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奉献。(推荐焦波视频《俺爹俺娘》)

备选影片:《感动中国》或其他影片

二、感恩主题班会

由各班自行策划召开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感恩的情愫。

三、感恩实践

1、回报亲恩、师恩,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要求学生在班内进行交流并做好交流记录。

2、动员学生在方便、就近、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愿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后须填写实践活动记录。

四、我与同学“手拉手”的实践活动

活动设想:为了引导学生更重视自己与同伴、同学和朋友的关系,更有爱心地关注他人,本次活动作为一种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我与同学“手拉手”的活动可以包括:烟台同学带外地同学游览认识烟台;给同学过一次生日;主动化解一次和同学间的矛盾;主动为身边的同学做一件事情等。

辅助教学环节(习题、作业)

1、大学生如何和谐相处?

第三单元 爱护地球 建绿色家园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爱护地球,建绿色家园》单元主要针对环保问题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进行环保实践体验,尝试环保问题研究,达到理解和感悟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以及人类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并且从行动上真正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宣传与其他活动中来,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要求:熟悉了解全球环保问题的现状,了解世界主要大国的环保问题和环保措施,包括环保组织机构、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科技现状等等。了解并研究中国目前的环保状况、相关法律制度、主要的环境问题。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能够参与到环保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在实际的环保实践体验中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境界,增强生态伦理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的演变(天人合一、天人相分、征服自然、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目前全球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世界主要大国的环保基本状况,包括中国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现状。

三、中国改革30年的瞩目成就与付出的巨大环境代价

四、其他国家的环保意识及其环保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五、对我们学校、我们社区以及我们生活环境周围的常见环保问题进行检举讨论

实践教学:

一、环保专题文献综述及交流

各班级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小组,在教师给定的题目中选定一题,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写出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的文献综述。要求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课题研究,并将自己所做工作在文献综述报告后面注明清楚。评选出优秀综述,参与成员均给予加分。

二、环保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发现自己身边和校园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人和事,加以记录、报道和刊登,提出改进意见并尽量监督改进。

三、变废为宝,“我爱我家”温馨宿舍环保创意比赛

以宿舍为单位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一次宿舍环保比赛,要求既要保证宿舍清洁卫生,又要有创意的宿舍布局,还要变废为宝,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品搞一些实用的小制作、富于创意的作品为宿舍环境增光添彩,对获奖宿舍进行奖励,对所有富有创意的环保制作在全院进行一次展览,并做好相关的录像拍摄工作。

第四单元 做守法青年,建和谐校园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单元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部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大学生了解法律制度,增强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从而使大学生能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运行,认识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牢固树立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平等观念;通过学习掌握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懂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积极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同时,使大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各项法律制度,特别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我国各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

教学难点: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制观念的形成以及如何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一、简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状

四、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介绍大学生必知的法律规定。

实践教学:

一、案例讨论课

观看资料:

1、“大学生违法犯罪专题”(15分钟)

2、自拍实景模拟录像:“有法在身边---校园生活中的法律”。(15分钟)

讨论:

3、大学生如何树立法律观念,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4、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合法权益?

二、辩(讨)论会

各班在班级内组织辩(讨)论会,就法律、道德、网络纪律、当前社会风气等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

三、社会实践

动员学生在方便、就近、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愿参加一次法律实践活

动(如法律宣传、咨询、法庭旁听等)。活动后须填写实践活动记录。

辅助教学环节(习题、作业):

从下列问题中任选2题,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1000字。

1、什么是道德?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P90-P100)

2、为什么要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大学生应该如何加强网络道德自律?(P112-P118)

3、谈谈大学生与诚信(P114-P115)

4、我的择业观(P156-P163)

5、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之我见(P164-P173)

6、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第四章、第七章综合)

辅助教学环节(习题、作业)

三、附录

(一)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为考查课。本课程的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分四个单元进行,每个单元25分,其中,学生按照课程要求顺利完成本单元课程,均可获得基本分20分,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较好表现可以获得1-5分的加分,同时学生如果再学习过程中表现较差也会有1-20分的扣分。期末成绩为四个单元的加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

(二)建议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建议使用的教材: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教出版社2015年

教学参考资料:

1、《感动中国》系列

2、于丹《论语感悟》。

3、《弟子规》

4、《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北京志愿者协会,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社科院《城市蓝皮书》系列:《中国城市发展蓝皮书》(2007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8年),《城市蓝皮书》(2009年)

6、世界环卫组织以及世界各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7、中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8、【美】蕾切尔·卡逊 (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196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9、其他网络资料(待选)

(三)教学大纲编写信息

[制定单位] Betway必威

[制定人] 邵菊欣

[审核人]

[修订时间] 2015.9.8